1917年3月,俄历2月末,彼得格勒爆发了数十万人的罢工游行,反抗战争,为底层百姓发声,向沙皇讨要和平和面包,由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此时深陷和德国、奥匈帝国的战争中,无法抽身回来解决国内的矛盾,结果国内局势愈演愈烈,最多时整个彼得格勒有三十万人以上参加了大罢工,沙皇尼古拉二世心力交瘁,没有条件妥协,也不愿去群情激愤中点火,经过再三权衡之后,不得不作出自断生路的选择,采取强硬措施,随即逮捕了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的几个领导者,以及几个组织参与罢工的头目还有一百多位罢工积极分子。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很多人在遭遇大灾难后有幸逃脱,这时都会有人送上这句话。但实则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如此好运,例如末代皇帝溥仪本在亡国时就得丧生,可有幸得以重生,但仍因封建社会的迫害一生不幸。相比俄国的末代君王尼古拉二世,溥仪确实幸运得多。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近日刊登题为《尼古拉二世的德行与不幸》的文章,讲述了这位末代沙皇悲剧的一生。全文摘编如下:155年前,1868年5月18日,当时的俄罗斯皇储亚历山大,即后来的亚历山大三世,在日记中写道:“上帝赐我以子,我们给他取名为尼古拉。
尽管他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但他仍然将自己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任由俄国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自己和皇后却极尽奢华,铺张浪费,不论是皇家庆典、游冶狩猎、建造园林宫殿、举办宫廷舞会还是赏赐宠臣,通通花钱如流水。
咱们如果要聊俄国的革命史,那就始终绕不开沙俄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位仁兄绝对是俄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极品大宝贝,他老爹亚历三大三世,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文艺青年,亚历三大三世始终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所经历的所有苦难,都是神在考验自己,尼古拉二世从小就被灌输了君权神授,沙皇权力无限,再有就是东正教的教义神圣不可侵犯,就这么一折腾,尼古拉二世变成了一个专制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尼古拉跟之前的那些教皇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沉迷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