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不少储户平时会将部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有时会办理定期、大额存单,而有时为了方便会办理活期存款,当然,无论定期还是活期存款,最后储户均需要从银行取出使用,区别在于定期存款到期后取走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反之假如存款没有到期就去取款,收益率会大幅度下降,所以,多数办理定期存款的储户,不会在存款还没到期前向银行取款,当然,对于活期存款就无所谓了,因为活期存款利率偏低并且储户可随时存取和转让。
9月27日,有网友称他在中国银行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园洲支行取款时,存款10万元,取款却只能取3000元,28日,当事人告诉记者,他后来提供了第三方证明,才将钱取出。中国银行客服回应称,网点此举或为防范诈骗。
2022年3月1号起,到银行存取款,超过5万现金,银行都需要调查客户特征、业务关系、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因素。有个小伙伴就问我了,在ATM机取钱,一天能取多少,如果超过5万需要登记审核吗?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少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在监管要求下进行了重大调整,每日快赎金额降至最多1万元,一些日常有大额资金需求的投资者因此感到不便。然而,今年以来,市场上又陆续出现快赎金额多至数十万的银行活期理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去银行取钱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的6个常识,每一个几乎都很重要,别不当一回事,看完之后记得叮嘱家里人。随着手机的普及,我们年轻人只需要出示付款码就可以完成结账,无需携带现金,尤其在逛超市时,超市通常会找些零钱,比如几毛的硬币,携带不便。
尽管当下扫码支付无处不在,但生活中仍不乏需要使用现金的场景,比如清晨赶赴市场购买新鲜蔬菜,或是春节期间给长辈递上装有现金的红包以示敬意。接下来,咱们就来聊聊去银行取款这件日常小事,它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
银行取钱不能不知道的6个常识,每一个都非常重要,别不当回事,务必牢记心中。虽然现金使用的频率比较低,但是生活中还是有需要使用到现金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习惯在身上留一些现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还是比较习惯于使用现金消费,所以很多人还是会去银行取现金,只不过在取钱过程中有六个常识需要注意,不了解的朋友可以跟着文章一起来看看。
为规范金融机构的客户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行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