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7月14日,3岁男孩瑞瑞(化名)的呼喊让在场的儿童福利院护理妈妈们为之动容。孩子双耳极重度听力障碍,在武汉儿童医院植入了人工耳蜗,这是他重返有声世界后第一次开口喊妈妈。瑞瑞来自黄石,自出生5个月后就一直住在儿童福利院。
7月11日,记者从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下称“佛山禅医”)获悉,佛山首款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的科利耳CI632人工耳蜗,近日已被植入到一名7岁患儿体内,助他重获“新声”。该款人工耳蜗适用年龄小,最小9月龄便可植入,可为患儿争取到更多的学语言时间。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张璟祎“妈妈,妈妈……”7月14日,3岁的瑞瑞(化名)在植入人工耳蜗后,第一次开口喊了“妈妈”,从双耳极重度听力障碍到重返有声世界,他终于能听到声音了。娃2岁了还不会说话,医生植入人工耳蜗瑞瑞今年3岁,老家在黄石。
连日来,即墨一女孩丢失耳蜗一事牵动所有人的心,日前,即墨区精英助残志愿者协会发出捐款倡议希望帮助女孩重新配备新耳蜗,协会51分会志愿者、青岛汇君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姜源个人捐助6.8万元承担新人工耳蜗全部费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1日讯(记者邓小龙)10日14时许,3岁女孩恬恬(化名)在父母陪伴下,戴上了一副“新到货”的人工耳蜗。2小时后,母亲刘女士带恬恬回到家,小心翼翼帮她摘下人工耳蜗,看着她甜甜睡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巩阳 杨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几天前,3岁多的小竹(化名)在进行听力语言功能测评时,流利地背诵了一首《静夜思》。两年多前,她还是一个听说能力几乎为零、完全没有耳蜗的严重内耳畸形患儿。
人工耳蜗帮助听障儿童重建听力主要是通过两个部分来完成的,即体外部分和体内部分。体外部分也就是声音处理器,是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言语处理器将采集到的声音加以数字化、处理和编辑,传输线圈将处理好的信息给耳蜗,同时体内部分的植入体把解码的言语信息变成电流,刺激听神经,从而帮助患儿的大脑接收到神经冲动,产生听觉,重建听力。
3月9日,首都儿科研究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一名合并多重障碍的2岁患儿成功实施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是我所首例人工耳蜗植入,填补了我所既往在儿童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干预上的空白,也标志着我所在儿童耳科手术治疗领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21年WHO发布《世界听力报告》中指出,目前有超过15亿人(接近全球人口的20%)患有听力障碍,其中有4.3亿人患有致残性听力障碍。总共有3400万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预计到2050年,这数字有可能有超过7亿人。我国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
央视网消息: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儿童听力受损后,会出现发育迟缓、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专家介绍,在儿童患者中,半数以上听力损伤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确诊时间提前到了6个月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