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我们那个年代,之所以全民吃宝塔糖,主要和当时的卫生条件有关系,据调查发现20世纪50年代,国内蛔虫的感染率大约是80%到90%,但是现在生活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蛔虫感染率越来越低,查阅资料发现,根据2008年对全国35万余人调查蛔虫感染率大约是12.7%,比之前的感染率
来源:【湖南日报】湖南日报2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杨翊梅 文娜 江芷仪)近日,来自张家界的30岁小陈因服用自制“打蛔虫药”致急性重度铅中毒。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赖燕提醒:“切勿迷信偏方秘方!
近日,湖南张家界,陈先生长期体型消瘦,认为是自己体内有蛔虫导致。他找来“偏方”,将网购的30克铅粉混合蜂蜜等服下,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他以为是吃夜宵引起肠胃不适,强忍6天后就医,被诊断为急性铅中毒。医生介绍,一般一次性口服2克铅粉可致中毒,50克可致死。
台海网12月15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孩子常喊肚子痛,脸上有白斑,晚上睡觉磨牙,吃得多却老是面黄肌瘦……是不是体内有虫?儿科医生介绍,秋冬是孩子驱虫的最佳时节,但如何驱虫有讲究。提醒家长特别是老人,应避免盲目给孩子服用驱虫药。“夏季感染的几率较大,秋冬驱虫可一次性清理干净。
这几天,暂住在宗汉街道百两村的胡大妈听信了游医偏方,使用驱虫剂治疗痔疮,最终导致慢性中毒。“都怪我没有文化相信游医,加上病急乱投医,才导致酿成大祸。”胡大妈懊悔不已。62岁的胡大妈患痔疮已有七八年,以前症状不严重,一直是自己擦些药膏。前段时间,胡大妈出现了便血症状,这才去看医生。
相信甜甜的打虫药仍是不少80后父母的儿时记忆。在这些有“驱虫情结”的家长眼中,打虫子似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健项目。孩子睡不安稳、脸上有白斑、总说肚子痛……都会想到“娃肚子里是不是有虫子了?
小时候驱虫,宝塔糖是很多70、80后的童年回忆,如今宝塔糖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高效的阿苯达唑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肠虫清。作为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药,阿苯达唑除了驱除胃肠道线虫,对绦虫、吸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呛蟹、醉虾向来是许多宁波人的最爱,吃了半辈子生腌食品的陈女士没料到,自己的身体里竟会因此长满寄生虫,最后不得不切除了子宫。医生在陈女士的病房查房。因腹痛就医,医生怀疑她得了卵巢癌今年53岁的陈女士(化名),最近1个多月以来时常出现腹痛,一阵阵的,过会儿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