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山萸肉 shān yú ròu【别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来源】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4米。树皮淡褐色,成薄片剥裂。枝皮灰棕色,小枝无毛。
一、典籍摘要1、《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长年。”2、《药性论》:“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鸣。”3、《得配本草》:“酸,温。
山茱萸始载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山茱萸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主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萎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生品敛阴、止汗力强,经黄酒制后则增强了其滋补肝肾的作用。
山茱萸叶在古代是辛料,有辣味,代替辣椒的,偏温热,如果是爱上火的体质,喝山茱萸泡水肯定上火。补益肝肾 山茱萸是一种能补益肝肾的中药材,它能提高人类肝肾功能,并能让人类因肝肾阴虚导致的不良症状尽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出现眩晕和腰膝酸软以及头晕耳鸣等不良症状时都能直接服用,山茱萸在服用时还可以把它与熟地黄和枸杞子以及杜仲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泡汤服用,这样会让它补益肝肾的功效更加出色。
在中药大家族中,山茱萸是一味比较有意思的药材,它不同于其他药材,它既可以补阳,又可以补阴,是一味阴阳双补之要药。山茱萸在秋末冬初采摘,秋主收,冬主藏,这个时候的天地自然,一派收摄之象,所以山茱萸的药性定是有收敛,收涩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