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星巴克动荡的一年。圣诞节前后,星巴克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罢工,约有5000名美国星巴克员工抗议工资、人员配置和排班问题。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也没好到哪儿去。在中国市场,星巴克不惜放下身段,学起了中国同行。
日前,知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被媒体曝光存在私换配料标签、使用过期食材等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然而,篡改食材保质期并不是星巴克某一家门店的特殊操作,在记者卧底的另一家星巴克门店中,店员面对过期食材,采取的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昨天回应称,对此深感震惊,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当日晚,星巴克方面再度做出回应,确认违规行为存在,为此致歉,表示已于第一时间采取了所有门店全面自查、组织重新培训、增加内部及第三方检查频率与范围等6项举措。
星巴克中国在官方微博回应。其实,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我倒不觉得是店员觉得民警身份“低微”,不配在他们门口吃饭,我更倾向于理解成,是民警的这身制服,这种身份,给星巴克店员带来了压力,所以才会作出这种不智之举。
这次翻车的是星巴克,而且还是一次大翻车,踩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触及品牌赖以生存的产品质量底线。可见,罚得重,赔得惨,市场与消费者用脚投票,远超出企业做假欺诈的获利成本,才会形成一把 达摩利斯之剑 悬在商家 头顶, 让品牌 心生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