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分封制日渐瓦解,统治阶层穷奢极欲,老百姓苦不堪言。孟子赓续孔子的君子“仁”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仁政思想,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理想社会。得其心者,斯得民矣。
以书之名,阅有限人生。启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王制》,它的原文是,“君者,舟也;在政治上,李世民一改隋朝时期的腐败官吏的坏风气,任用魏征等贤能,大力整顿官场风气,唐太宗以能作为选官的基础,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开创三省六部制度,以此来制衡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封建统治。
从“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清醒,到“‘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的坚决,再到“我们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常常以“舟”为喻,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奋楫争先。
此前,只有隋文帝短暂实现了统一与和平,但在隋末战乱中,生灵涂炭的景象反复上演。上溯至西晋末年,自“八王之乱”后的两三百年里,中原几乎就没太平过,十六国政权相继登场,又转瞬即逝,南北朝长期对立,民众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