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一节复一节,这句聚焦一竿竹。用白描画出了竹的形态,它一节一节的往上拔,不疾不徐,不斜不倚,年复一年,直至参天。千枝攒万叶,这一句写竹的群像。千万根的竹枝上满是青绿的竹叶,它们在风中轻轻摇曳沙沙作响,即便是黄了枯了,落下来
有件事在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意外,那便是深圳宜雅(泰和园)新作仿竹红木书房系列的推出,取名《当代君子》。“丝翎檀雕”声噪江湖后,宜雅的名号便蜚声内外,成为当代红木界一个极具个性的高端品牌。对宜雅的熟悉,知其从不跟风逐流,摹古媚俗的“性子”是绝不会在盛名之后再无创新之举的。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为“四君子”之一,向来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古诗文当中也留下了大量咏竹的诗词。五月知竹,人生知足,50首经典咏竹诗词一起在诗词中品味知足人生。1.咏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洁,徒自抱贞心。2.
郑板桥史称画竹题竹圣手。其独特的意境和艺术魅力,是人们欣赏时的一种艺术享受。郑板桥的墨竹,自画自题,他的立意,往往是以少胜多,含蓄多姿。不见秋声似闻秋声,不见风雨似见风雨。他随意几笔,"散出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努力作秋声,瑶窗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