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24年度十大好书每年年初,南方周末编辑部都会评出一份上一年度的文化原创榜。“年度好书”则为其中最受关注的榜单之一。2025年1月19日,“南方周末2024年度十大好书”榜单发布,商务印书馆2024年新书《韩家往事》入选。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意】皮兰德娄著,许金菁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显然是一个需要反复阅读、也经得起反复阅读的文本,充分展现出了皮兰德娄作为现代主义开拓者的卓越才华和独特贡献。
《深山》,吕新著,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镜像,2024年8月在这部作品里,吕新以写实的态度、先锋的精神,试图还原隐藏于晋北山村的生活场景。还原同时也是重构,在貌似散乱的生活场景之上,一幅完整的精神图景渐次展开。深山依旧是世俗的深山,同时也是源于内心观照的镜像。
《空城纪》,邱华栋著,译林出版社,2024年7月《空城纪》是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的有机结合,也是历史和小说的辩证互动,在历史结束的地方,小说才刚刚开始。作品中的第一人称“我”不仅指人,同时也指物,这种视角无限接近一种人文主义意义上的考古学,在文本内建构了一个小说的博物馆。
《页边和听写》,【意】埃莱娜·费兰特著,陈英译,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2024年8月这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演讲稿,共分为《痛苦和笔》《蓝宝石》《历史和我》《但丁的肋骨》四个篇章,作家以阅读史与写作史角度提炼出诸多重要观点与主题,一如她在讲述何为好故事时说道:“当爱情
《深山》,吕新著,中信出版集团/中信·镜像,2024年8月贫瘠的年代,荒凉的地域,孤独的个体,生命却被一一刻画得饱满,显示出作者深沉阔大、自由仁慈的心性,让读者最终仍能留在光亮里;不同声音文本的处理,显示出真正的被遗忘被改头换面的先锋性:暧昧,模棱两可,非教条非作者上帝非指导视角
韩起澜:《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卢明华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24年10月大都市内部的族群问题是需要研究的,只因为它是真实存在(过),且影响市民生活的。1980年代初期,刚刚从教义争辩中走出来的中国学者并不习惯用实证方法来观察诸如“苏北人在上海”的现象。
塞巴斯蒂安·爱德华兹:《智利计划 :芝加哥小子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衰》,郭金兴译,中信出版社2024年6月本书以简洁平易的笔调,描述了过往半个多世纪智利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全过程,以专业的眼光,分析了智利取得的成就和局限。
《人类新史》,[美]大卫·格雷伯、[英]大卫·温格罗著,张帆、张雨欣译,九州出版社2024年9月《人类新史》一开始是想探究不平等的起源,我们常想象人类经历了一个从平等到不平等的过程,历史就像函数穿过X轴,有个交点,有个斜率,我们研究这个交汇就好了,就算是这种简化图景也已经是极宏大
《多余人》,[南非]达蒙·加尔格特著,朱亚云译,中国友谊出版社2023年12月故事从“我”的宿舍房间搬进来一位奇怪的年轻人劳伦斯开始。“我”是一个放弃了职业追求的医生,待在一所被闲置的医院,只为了熬走现任院长,等待着遥遥无期的晋升。劳伦斯的存在很刺眼。
[英]沃尔特·厄尔曼:《中世纪政治思想史》,夏洞奇 译,三联书店2024年6月沃尔特·厄尔曼(Walter Ullmann,1910-1983),生于奥地利,先后求学于维也纳大学和因斯布鲁克大学,获得教会法与民法的“双法学”博士学位。
《西书东藏 : 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刘铮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8月作者通过考据民国学人、名人收藏的西文图书,考察了每个人的阅读史与其藏书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史也就是学人的心灵史,本书不单是研究藏书的文化史本身,而且致力于还原民国学人在历史大潮中的现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