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包钢股份组织各单位全面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助力“模范自治区”建设。
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一代包钢人赓续红色血脉,从2016年到2021年,用了五年时间,战巨亏,渡难关,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勇力和百折不挠的攻坚勇气,使企业起死回生、涅槃重生,从营业收入上创造出用五年时间再造两个包钢的奇迹,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续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新时代篇章。
今年前10个月,包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62亿元、利润86.6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成为自治区国资监管系统首家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包钢计划财务部部长邢立广介绍,包钢预计全年实现营收1200亿元,是五年前营业收入381亿元的3倍。
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内蒙古寸铁不产的历史由此结束。2014年,包钢作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国有企业代表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上海等1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巡回宣讲。
中新网包头6月28日电 题:齐心协力建包钢:钢铁大军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作者 乌娅娜 李腾飞 马壮新中国成立伊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地区因拥有铁矿石、水源、交通便利等优势,成为我国西北第一个发展重工业的地区。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15日电(记者贺书琛)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草原上钢铁巨龙抖擞脊梁,昂首腾越70载。时间拨回1954年,戈壁草甸之上,一座钢铁工厂从图纸跃出。全国各地青年响应号召,奔赴这片热土,拉开“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序幕。经历三代人肩踵相接,草原上这条钢铁巨龙奔腾不息。
记者从大会上获悉,走过70年的包钢,创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史上多个“第一”。作为新中国“一五”计划确定的“三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包钢曾攻克了白云鄂博矿特殊选冶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和“三口一瘤”顽症,生产出我国第一支每米60公斤重轨、第一支大口径无缝钢管、第一支轻型薄壁大型工字钢等产品。
1959年10月15日,周恩来总理为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被誉为“自治区工业长子”的包钢,建成投产后结束了内蒙古“不产寸铁”的历史,包头由此收获了“草原钢城”的名号。如今,草原的“工业长子”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企业和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北疆新闻包头10月15日电(记者 张鑫 杨净毓 李文华 林则志)“钢铁脊梁,挺起国家建设的巍峨大厦;工业明珠,闪耀民族发展的璀璨星空。”在广袤无垠的内蒙古大地上包钢恰似一颗璀璨至极的工业明珠,光芒万丈,熠熠夺目。
一天下午,我把刚刚定稿的给团省委的报告送到文印室,就像卸下千斤重担一样,感到十分轻松。当时,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第二年,《人民日报》经常报道全国各地工业建设的消息和各级军队和地方干部转业到工业战线工作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