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10月,唐廷枢在到开平镇一带勘探时,就一并调查了煤炭运销问题,当时是由开平用牛马车将煤炭运送至芦台,再由芦台用小船运至天津,再加上税银,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唐廷枢便计划着拿出办矿资金的一半来修筑铁路,以解决煤炭运输的问题,但这一建议却遭到了清政府中守旧势力的竭力反对,
因为英国人只追求多出煤、赚大钱,不顾工人的生命安全,甚至说“死几个也没事,人比马还贱”。依据南开大学师生1982年来开滦调研,1983年出版的《旧中国开滦煤矿的工资制度和包工制度》一书中统计,仅从1912年成立开滦矿务局至1926年的14年间,死亡的人数就达2559人,令人触目惊心。
穿越百年时空,回溯历史、追忆初心,感悟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沧桑巨变,感知再创辉煌的美好未来。从1878年到2018年,这座英雄城市起于洋务运动、兴于新中国成立、殇于1976年大地震、重振于改革开放、正崛起于协同发展。
原标题:唐山:百年工业遗存魅力四射实习记者 高悦乘坐模拟罐笼直达井下,穿越深邃幽暗的地下通道到达采煤现场,矿工身上的煤灰清晰可见,触手可及……这是位于唐山市的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的“井下探秘游”项目,身临其境的体验吸引不少游客打卡。唐山市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人类抗灾史上的奇迹。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开滦煤矿受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强烈的地震使各矿井的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生产系统遭到重创,井下涌水一亿多吨。
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年份提示我们追索来路、汲取智慧,从中获得继续前行的无穷力量。回首这百年间唐山的发展历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唐山党组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带领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砥砺前行,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发展、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唐山篇章。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施疑)路北区华岩东里社区一户普通住宅的西屋,有一个土黄色对开门储物柜,玻璃柜门里侧还贴着风景画。这个柜子1976年大地震时没有被震坏,里面珍贵的唐山地方史资料和解放前唐山历史地图得以保存下来,被收录在最近出版的《穿越时空看唐山》一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