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从书画特展上的“故宫跑”到校园里的书法课,再到遍及民间的收藏热,普通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往更远一点说,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上由于共同工具、共同思想、共同方法和共同传统所合成的“信号”,并不会因时代的推移而衰减,它将生生不息。本期光明悦读分别从绘画、书法、篆刻三个方面,选取新近出版的三种图书进行解读,与大家分享美的“信号”是如何一代代传递的。由玺印朱迹追溯美的历史。——“癸未本”《十钟山房印举》出版的意义。
我们一般说的词籍,主要包括词的总集、别集、词话、词谱、词韵等。一般说来,中国古代的词籍总量应该是一个定数。自唐宋到清代,然后随着清王朝的寿终正寝,我们口中言说的古代也终止了。于是,中国古代或历代的词籍,也就凝固成了一个定数。
张寅彭是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聘教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他生于上海,从小热爱文学,喜欢写文章,并把这份兴趣作为几十年来从事文学研究的动力。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后,他直接以初中学历考进上海师范大学,开始接受系统的文学教育。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汉字汉语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廊里,不断生长、变化、发展,汇聚成现在人们当下使用的“活”的汉语。但也有不少字词,脱离了线性时间之河,像琥珀一样保存在浩瀚古代典籍之中,等待后世去发掘、激活。一本大型字词典正是这样的语言之舟,横渡时间之海,助力现代与传统之间的连接。
我在人大念历史系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知道我爱读书,与我闲谈时说:“你知道拿到一本书之后,先读什么吗?”然后自答:“要先看序言和跋语,那是读书的门径。入门靠它,它是理解书的捷径。当然,还要看一下版权页上的零碎儿,那也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