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洛阳市的胡女士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她于2020年4月在平安普惠借款,业务员告知年利率为9%左右,而今年7月份,胡女士发现每个月还的钱除了本金和利息以外,还多出了服务费和保险费,以及担保费,真实的年化利率高达31.76%。
出品|WEMONEY研究室文|林小林2019年“3·15”晚会剑指“714高炮”乱象,2020年“3·15”晚会曝光了一些金融APP用SDK等插件窃取个人隐私问题。又是新一年3·15晚会,WEMONEY研究室盘点了用户在贷款中遇到的隐性套路。
业内人士分析,剩下的29家平台规模过大,平台上出借人多,如果过快清退,会导致出借人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监管层不得不“投鼠忌器”。但是,部分剩下的平台并没有“感恩”而有所收敛,甚至有“挟出借人以令监管”之嫌疑。平安普惠:借25万还42万,算“套路贷”吗?
从平安普惠平台贷款40万,期限为36个月,年利率为11.59%,按照合同等额本息还款3年利息一共75471元。就此事,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刑鑫表示,证明签名是否伪造,借贷人是否对费用知情,是重点所在。
近日,有消费者实名投诉“平安普惠及其联合方高利转贷巧立名目,抬高资金综合息费”。今年3月27日,冯先生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互动交流版块投诉称,于2020年3月11日查询平安普惠app后台,并致电95511转产险部门,才得知自己的贷款竟然是联合发放,有重庆银行为联合发放人。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网投诉平台发布了关于平安普惠的投诉,内容如下:每本人于2017年6月,从电话销售模式接触平安普惠,电话销售那边告诉我平安普惠的年利息为8.4%个人经营需要资金周转,我就从平台贷款5.9万元,分36期,实际到账57230元,于2017年7月开始还款,每月还款2856.85元,为了保护好征信,我是东拼西凑还贷款.近期受疫情影响 仔细核算发现,平安普惠收取国家明令禁止的砍头息1770元,并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下每月收取保险费389.4元和服务费607.7元,36期共计保险费14018.4元和服务费21877.2元,是典型的商业欺诈。
近期有忻州市民王女士向平台反映,2019年10月份在忻州平安普惠办理了一笔16.5万元的贷款,强制性分36期还款,当时平安营销人员推荐业务说这种贷款的综合年化利率为8%--9%左右,贷款业务在手机上操作,办理时间短,放款速度快。
近日,有网友在中国网投诉平台发布了关于平安普惠的投诉,内容如下:本人于2020年3月,从电话销售模式接触平安普惠,电话销售那边告诉我平安普惠的年利息为8.5%左右,公司正好运营需要资金周转,我就从平台贷款15万元,分36期,实际到账145500元,于2017年4月开始还款,每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