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读懂这双神秘的眼睛?他是驾驭神兽的天神?还是祭祀神灵的王者?抑或是仰望星空的凡人?神的使者,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引领着人们走进神秘的良渚古国。一组神人兽面图像上下并置,飞鸟纹饰呈左右对称分布。阴刻的线条规整精美,是神人所戴的头冠。凸起的兽面纹饰抽象神秘,稚拙却不失威严。
2019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也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良渚遗址,一起探寻这里的国宝重器——“玉琮王”。
一件良渚时期的玉琮,跨越长江与黄河,出现在2000年后的西周墓中,你能想象吗?12月6日,“郁郁乎文哉”西周晋国玉器精品展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开幕,现场展出170余件文物,包含玉器、青铜器和金器,且大多来自西周的晋侯墓地。
原标题:如果文物会说话丨从“玉琮王”看灿烂的良渚文化玉琮王,良渚文化玉琮之首,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1986年出土于杭州余杭反山十二号墓。 良渚的玉器种类很多,有装饰品,有通灵玉,还有祭祀的礼器。其中,玉琮是最重要的祭祀礼器,古人用玉琮来祭天、祭地或沟通神灵、沟通天地。
讲完了红山文化,这一期我们谈一下南方代表的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有人说我太过于矫情,废话太多,没有办法,当老师的可能都是这样,总想说得更详细一些,感觉有用就可以订阅,感觉废话就不用多看,浪费那么多文字留言,也是闲的。
文博时空 作者 在初“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最近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何以中国”第二期——“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6月20日-10月8日),本展接续了2022年“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规模与旨趣,用文物叙说中华文明史前漫天星斗、灿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