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市农业科学院邀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在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优质丰产多抗双季稻新品种示范现场,对早稻新品种“芯两优9011”进行现场测产。
来源:经济日报湖南素有“鱼米之乡”“九州粮仓”的美誉。如今,湖南着力建设“种业硅谷”,做强农业“芯片”,让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更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走进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墙上,袁隆平院士的理想追求“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映入眼帘。
现在中稻、一晚陆续在栽插,晚稻也到了播种的时间,在此我给大家介绍几个优良品种。1.中稻、一晚主导品种介绍。(1)昌两优8号全生育期137.0天,株高120.2厘米,平均亩产637.2公斤。米质达部标1级。5月上中旬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1.25公斤,秧龄25-30天。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董旭明 拍友 鲍圣慧 段高伟10月12日,在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利丰种业科研基地,参加第三届“径山论稻”暨浙江省鲜食玉米育繁推种业创新平台品种观摩大会的嘉宾,在田间观摩以浙杭优220、浙杭优K202、杭18S为代表的“浙杭优”“杭两优”系列早熟、优质、高产籼粳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七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辛霞告诉记者,小麦、稻谷等种质资源保存在低温库,像马铃薯、甘薯这些无性繁殖的作物种子则要保存在试管苗库和超低温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实现体系化、规模化保存,而且保存全过程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种子贮藏寿命达到50年,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
题:“新”潮澎湃入画图——中部地区五年发展新观察。中部地区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来源:人民日报 着力种业基础创新 加快良种推广应用一“头”一“尾”看种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行走湖南,由“一颗种子”催生的高质量发展故事,比比皆是。电梯门一开,香气就涌了进来。循着香气,记者走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内,只见4锅米饭热气升腾。
南都讯 记者曾海城 通讯员陈敏在刚刚结束的深汕特别合作区2023年田园都市丰收节中,人们看到了深汕大好“丰”景。鹅埠镇水美村拥有1000亩成片良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在此开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育高产高质、与本地生态相适宜的水稻良种。
新华社长春6月25日电 新技术将育种周期从10年缩短到2年,国产玉米种子逐步替代“洋种子”......一粒粒种子,正为吉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坚强保障。发力科研,国产农业“芯片”算力强大豆新品种“东生118”,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花镇不少豆农的新“宝贝”。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10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关健 沈锐)沃野平畴,稻浪层层。近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洞庭湖区域中心(岳阳分中心)科研示范基地,首届“看禾选种”现场观摩会暨“湖南岳阳 禾田议事”主题学术沙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