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作家王十月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不舍昼夜》,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办新书首发式。小说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这是王十月积蕴十五年,致敬《西西弗神话》的诚意之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通讯员 李谓 夏显夫10月20日,王十月最新长篇《不舍昼夜》首发式,在花城文学院举行。作为王十月积蕴十五年的力作,《不舍昼夜》致敬了《西西弗神话》,这也是一个普通人活着的记录,一部追问“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之书。
10月20日下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承办的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新书首发式,在花城文学院举行。王十月是一位70后小说家,担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广东省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作品》杂志社社长主编。
11月13日,作家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新书创作分享会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举办。创作分享会上,王十月以生活中的小趣事为引,介绍了新书《不舍昼夜》的创作背景和写作过程,分享了对写作心路历程的回顾、对文学和人生命题的思考。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一个人出生的年代、成长背景,往往会成为其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灵感、素材来源。出生于1972年的作家王十月也不例外。近日,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由花城出版社推出,并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这相当于是我五十二岁人生的总结。”70后作家王十月写完70后王端午的故事,长长舒了一口气。《不舍昼夜》作为王十月“积蕴十五年”之后推出的重磅力作,书中描写了主人公王端午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近半个世纪里的成长历程。
10月20日下午,作家王十月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不舍昼夜》,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办新书首发式。小说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这是王十月积蕴十五年,致敬《西西弗神话》的诚意之作。
11月13日,作家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新书分享会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举办,通过宣传推介作家村作家优秀作品,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学供给。据了解,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是王十月积蕴十五年、致敬《西西弗神话》的诚意之作。
10月20日,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新书首发式在花城文学院举行。 《不舍昼夜》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书写从1970年代至2023年——近50年的时间跨度内个体生命的历程与时代变迁。小说探讨了关于人的成长,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流变,探究人何以成为人。
2025年第一天,羊城晚报携手荔枝APP推出全新音频节目“花地有声”,作家王十月是首期嘉宾。圆圆的脑袋,和善的微笑,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采访间隙忙乎着签字、倒茶。当这样的王十月坐在你面前时,你很难把他跟“凶猛”“狂妄”“野生”这样的词汇联系起来。
■季风/文字整理 王十月/供图主持人:季风(阳光报《非常对话》主编、作家)对话嘉宾:王十月(《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嘉宾简介王十月,1972年生于湖北荆州农村,职业编辑,小说家。迄今发表出版长篇小说《无碑》《如果末日无期》《不舍昼夜》等八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数十种。
文|杜镕淏《不舍昼夜》以王端午波折起伏的一生,见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时代变迁。小说通过探微王端午的心灵图式、展现几个时代性的个体存在境遇,呈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对个体生存与精神状况的影响。《不舍昼夜》。王十月在后记中写道,他有意违背小说的常识,并认定“说话是小说最重要的使命”。
李峥嵘近日,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十月推出最新长篇小说《不舍昼夜》,这是“70后”江河奔涌般的生活史,也是千千万万平凡打工人数十年往返城乡的心灵史。《不舍昼夜》以“70后”主人公王端午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书写了从20世纪70年代至2023年几十年间个体生命的历程与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