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某些保险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与实际不符或让人误解的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存在套路营销、诱导消费、强制搭售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每经记者:涂颖浩 每经编辑:廖丹保险业发展到今天,“最大诚信”无疑已经是公认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一些销售人员利用消费者对产品认识的不足,通过夸大保险责任、隐瞒重要信息等方式进行误导宣传,导致消费者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或者在需要理赔时碰壁。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今天发布2022年第2期消费者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过度借贷营销陷阱,防范过度信贷风险,主要包括四种风险: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针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平安产险山西分公司提示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盲目跟风、不随意委托、不轻信“代理退保”“代理维权”、谨防销售误导风险。一、不盲目跟风,确认保险合同内容后再投保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的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保险销售误导行为是指保险销售人员提供虚假或让人误解的信息的行为,其行为将对一般人造成重大认识失误。02片面介绍销售人员不向消费者解释保单现金价值、犹豫期、退保损失、除外责任等事项,使消费者没有全面了解投保人的权利义务;或者在介绍新型产品时,不如实告知分红不确定性和费用扣除、投资风
据银保监会网站6日消息,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某些保险销售人员为提高销售业绩,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与实际不符或让人误解的信息,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存在套路营销、诱导消费、强制搭售等问题,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的3·15晚会已经结束,而被点名的某些品牌,此时便陷入了营销困境。故可以看到,品牌营销总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风险,这不仅要求当事人在事后做好应对,也警醒其他品牌:要想降低此类突发风险,打好“预防针”、做好事前的风险评估也为必然手段。
资本运作、 特许连锁。近年来,传销骗局屡禁不止,传销模式层出不穷。传销是指组织者或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生活中您有没有遇到亲朋好友突然说自己最近参加了某种“投资”?或者身边人说自己找到一条乍一听能“赚大钱”的所谓“门路”?如果他们口中所说的投资里出现了“北部湾建设”“1040工程”等词汇,您就要警惕了,因为他们极有可能陷入了精神传销的陷阱中。
别以为这是在评论电影,其实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保健食品知识科普活动现场。活动从一起观看电影《草木人间》宣传片开始,结合通俗易懂的讲解、视频科普和互动游戏,详细介绍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误区、购买保健食品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强调“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提醒大家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认清所买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是否有我国保健食品特有的俗称“小蓝帽”或“蓝帽子”标志。
非法集资真可怕,怎样防范才有效?牢牢记住“三步走”绝招,不怕非法集资耍花样骗自己。认清“真面目”,三招辨别假投资一看筹资对象。一般来说,吸收公众存款必须经过人民银行批准,主要由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民间金融机构不具备吸收存款的资质。二看利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