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积极开展“零碳”行动。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并首次把“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每经特约评论员 石琳 郭沛源2024年4月12日,上海、深圳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版(以下简称“指引”),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ESG报告》(以下统称ESG报告)。
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采用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框架,接轨国际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披露要求,明确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披露议题。《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
每经记者:黄宗彦 每经编辑:魏官红编者按近年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作为ESG生态链最为核心的一环,ESG评级不仅是检验上市公司在ESG方面表现的重要工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二级市场投资决策。
每经记者:黄宗彦 每经编辑:魏官红编者按11月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三大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对外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