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王大夫,你是不是总是手脚发凉,每天头晕晕的,总感觉口干但是也喝不了多少水,晚上会更加严重,整晚整晚的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出汗,照镜子一看,脸一点血色都没有了,这多半是“血”出问题了。
在中医看来啊,一个人健不健康,精神是否充沛,都要看他有没有一身好气血。血液可以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以及形体官窍,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之一,所以一旦血虚,不能濡养脏腑,脏腑的功能就会失常,人也会变得没有精神,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儿。
在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血的概念,在中医理论来讲,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体内津液的一种,属阴,可以滋润,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那如果说体内的血液出现了异常,身无法正常运转了,从而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发生。
如果你平时面色、口唇看起来淡白,还有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这些情况,那多半是血虚了。正常来说,血液在我们体内应该是顺畅流动,可要是运行不顺畅了,就会产生瘀滞,就像河流里泥沙堆积一样,形成 “血瘀”。
从我们中医角度上来讲,血属阴,主静,具有濡养的作用,它为身体各部位提供营养,保证各器官的正常运转。所以当“血”出现异常时,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活血补血的中成药。血燥发痒刚才我们说了,血属阴,主平静。
血虚则淡,血热则痒,血寒则冷,血淤则痛,四个中成药,养血补血!大家好,我是中医张医生,中医认为,血液对于人体而言,是很重要的生命物质,它可以滋养我们的全身,而血液的生成和运行,离不开我们的心、肝、脾等脏腑。
这得从两方面说起,第一,“血虚生内寒”,因为脾胃是气血生成之源,所以血虚时,通常就意味着脾胃虚弱了,但脾不仅可以生成气血,还会生成阳气去温暖你的五脏六腑,所以一旦你脾胃虚了,不仅会血虚,还会导致阳气生成不足而出现内寒的情况,那这时你会变得怕冷,手脚发凉,喜欢喝热水,吃不了凉的东西,不然就窜稀,另外还会消化不良,小肚子发凉经常腹痛,这种人想调理得补脾胃,脾胃好了,气血跟阳气才会足,可以用个附子理中丸。
大家好,我是张医生,随着天气不断变冷,对于那些体虚,或者虚寒的人来说,会经常感到疲劳乏力,内热,出虚汗,风一吹就会打哆嗦,异常怕冷,手脚也凉,脾气呢更是容易急躁,尤其是一饿就会感到心慌心悸,胃痛腹痛,面色也经常无华等。
肾为一身之本,主藏精,精又化阳,阳气则可以温煦我们全身,当寒邪侵袭身体的时候体内的阳气就容易受损,出现不足,这时肾精就失去固涩的能力,那精关失守了,精气是不是就会一点点流失了,所以说当肾有寒就容易精衰,通常这类人会表现为腰膝酸冷,欲望低下,免疫力差,怕风怕冷,四肢冰凉等问题,甚至有的人还会出现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这是由于肾主骨,当寒邪侵袭骨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阳气去抵御,所以关节才会出现问题,那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参考一个桂附地黄丸来改善。
总感觉累,又睡不好是气血虚,一个中成药温补气血,迎刃而解有些人,老是感觉累,站不住,一站着就想找个东西依靠,啥也不想干,很容易疲劳乏力,不爱动,喜欢葛优躺,懒言少语,按常理来讲,人累了应该好睡觉,可是这类人越累越睡不着,失眠,而且还表现为畏寒怕冷,身体虚弱,容易感冒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