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先生日前在记者会上,引用“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比喻香港的处境,呼吁“不要再伤害香港”。他说,国家一定是希望香港好,“若香港无内地支持,恒指最少跌一半。”他相信“一国两制”不会改变,“香港如果做得好,为什么要变呢?”这种观点反映了多数港人的心声。
近日,香港商界巨子李嘉诚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香港今日各行各业有不同压力,相当困难,犹如黄台之瓜,真是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了。无论持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大家要为整个香港利益着想,不要伤害香港。 “黄台之瓜”瞬间刷屏香港舆论。
面对“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言论,2015年9月29日,李嘉诚作出了公开回应。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最近,河西中的东部,也就是兴隆大街东边这里,出了2个新闻,都是和规划有关系的。事实上,你看海玥万物,确实先天条件优厚,自己是18层小高层,南面是金中河西+职校,北面是怡康街小学+宏图小公园,东面是研创园,西边是在建学校,密度极低,高度全在20米左右,整个小区视野完全不挡,这在整个河西都是很少见的。
2025年3月15日,看到李嘉诚将巴拿马运河在内的重要港口卖给西方资本集团,让人唏嘘不已,耄耋老人,曾经,国人给予他无上荣耀,本以为在关键时刻,会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万没有想到在当今大争之时,在事关国家利益的根本问题上,李嘉诚首先选择的是自己的个人利益,我想,现在可以回答2019年那封公开信最后的那个困惑了,李先生人虽健在,但盖棺定论,恐怕已是板上钉钉了,如果还是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毫无民族大义,那等待着他的身后铭也就可想而知了。
1992年上映的电视剧《大时代》,当初只觉得好看,如今再刷,才真正懂得了香港。正是这样的股市泡沫,在前期迅速造就了一批富豪,这些暴发户们用龙虾当早餐,吃鱼翅捞饭,拿钞票点烟,而他们的夸张炫富行为,又吸引了更多香港市民涌入股市,众人硬生生将一个泡沫堆起,然后在1973年下半年,股灾
让我们把时间线拨回2019年8月16日,香港修例风波持续两个多月、暴力冲突升级的背景下。此前香港商界、地产商及社团已陆续刊登反暴力声明。李嘉诚则通过在香港多家主流报纸(如《文汇报》《香港商报》《东方日报》等)刊登署名“一个香港市民 李嘉诚”的广告,首次就修例风波发声。
不过,李嘉诚可能是属于“人怕出名猪怕壮”,才总是被推上风口浪尖,其实还有一个商人比李嘉诚“更狠”,他拿了300亿分红、一分钱税都没有交,直接关闭内地300家公司去英国“享受人生”了,他就是“风扇刘”刘銮雄。
想必很多人都还有印象,曾经的李嘉诚是无数创业者心中的神,只要谈到首富,那首屈一指的必定是李嘉诚,从白手起家到世界首富,李嘉诚的创业经历和商业神话,大概是那个时代最值得吹捧的,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嘉诚却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不管是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曾几何时到处吹嘘李嘉诚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则是,别让李嘉诚跑了的话语,而这些事情似乎都是在那篇文章发表之后发生的,在2015年下半年时,新华社旗下的一个机构发布了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内容则是对李嘉诚和名下资产全部撤出中国的行为进行指责,之后人民日报也关注了这篇文章,并且还批评了李嘉诚转移资产的行为,而此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个世界首富的心中似乎只有钱,比如说全球最缺德的发明公摊面积就是李嘉诚发明的。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近期“港独”言论接二连三冒出,港大《学苑》鼓吹在2047年“使香港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公民党《十周年宣言》里包含“去中国化”的显性“港独论述”,更有一批极端分子在社交网络上向年轻人散播“港独”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