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地区的持续性强降雨,给多地的不可移动文物带来威胁。其中,福建龙岩的“客家第一祠”李氏大宗祠部分建筑就发生了坍塌。好在,调查研究发现建筑主体受损不严重,后续修复方案可能包括抬高建筑的选项。目前,清淤整理工作已经开始。
李氏大宗祠管理委员会发布《致广大李氏宗亲的一封信》,信中指出,6月16日6时至17日6时,稔田镇遇持续性特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6月17日凌晨2点40分,官田李氏大宗祠东西两侧两列横屋坍塌,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主座无重大损毁,无人员伤亡。
正埔岭,龙岗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向前居民小组,为清乾隆年间李氏朝铉公所建。先建围龙屋再建四横屋,两侧二横组成五套“斗廊式”单元房,均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围前有禾坪与月池,属典型的围龙屋风格。
地方虽小,聚集着世界李氏族人的目光;房间不多,存留着宋代镂空砖雕的精华;时光转换,不变的是悠久历史的沉淀;继往开来,传承的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在陇西县城北关西北一角,有一处被红墙围着的古建筑群,这就是名扬海内外的"李家龙宫"。
2008年,江西赣州南康市政府极力打造南康百家姓和谐城,和谐城位于南山森林公园, 从2008年筹建开始,历时三年,百家姓和谐城的建立成为独树一帜的寻根问祖、启迪后人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对弘扬姓氏文化,展示姓氏古今风云人物,理清姓氏渊源和名人轶事,都有积极的承前启后作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步履铿锵 重庆持续推动“四普”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完成14787处“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复核率已过半,新发现文物460处……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早”开局,以“快”起步,以“稳”前行,以“新”贯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质效并举,持续推动
2023年《国家文物局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出台,文物主题游径成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陇西县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李氏文化位列甘肃四大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岗向前村正埔岭成李氏后人正直做人乐善好施的精神指引已经历200年风雨的客家民居正埔岭。 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 供图正埔岭内的楹联。龙岗客家民俗博物馆 供图101岁的李会珍腿脚不是很灵活了,每日都靠轮椅代步,但对于父辈和家族的事迹仍能娓娓道来。
年近80岁的蔡氏福粤公第32世孙蔡汉寿站在蔡蒙吉故居门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看它修缮重现光彩,如今又看它坍塌破败,心痛啊……”蔡汉寿潸然泪下。图为蔡蒙吉故居遭遇洪水侵袭后大面积倒塌。袁群华 摄梅州,素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的美誉。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张斌 魏静 唐曦盛夏的风,翻山越岭,穿过狭窄巷道,来到“窨子屋”里。月光塘前,古韵悠悠,触摸青灰砖墙,如同走进一幅素雅的水墨画。常宁市庙前镇中田村,180多栋明清至民国时期不同风格的古民居,安静地点缀在苍山翠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