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重要的有《法华经普门品》、《华严经入法界品》,净土系的《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般若系的《心经》等是观音菩萨信仰的根本经典,对中国人来说观音菩萨寻声救苦,化现为三十三种不同的形貌,来度化众生。
也就是死抠字眼来解读佛经,这样就违背了佛祖的真实的思想和意愿,就成为佛的冤家对头了。对这些传统文化经典的解释,其实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不能偏离原文主导思想的前提下,应当创造性地加以解读,深入地去理解,简单地来阐述。
有一部佛教的经典经书,他字数最少,学习诵读的人很多。每个人学佛的人,都必然要学习的一本经书,这就是《心经》。《心经》说的是什么,为什么影响这么大?他有几个版本呢?《心经》的由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心经原文:《摩诃(hē)般(bō)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但为什么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无论我们的先贤如何告诉你这个世界是空的,一切都是幻相,你也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此刻你生意破产了,对象出轨了,身体生病了,你依然会升起很多的负面情绪,你依然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悔恨自己的行为,甚至被这些负面的情绪,压垮的身体,摧毁你的意志。
唐僧师徒西行,还未到西天,就得到了一部真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可以用英文悄悄告诉你:Let's go, let's go, let's go beyond, let's all go beyond!
此册作于天启六年,其时董其昌七十二岁,已从京城乞休告归,这年九月的一天,董其昌在青浦的舟中同俞彦直、陈卧子、许令则等友朋一同观赏颜真卿的《田神功八关斋会记》拓本,兴之所至,遂以乌丝格纸,拟颜楷笔意抄《心经》自娱,所谓“作意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