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办理退休的过程中,都有一部分的视同缴费年限,而视同缴费年限,实际上往往是没有实际缴费年限的过程,最终就是按照视同缴费年限,来确定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那么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通常情况下是能够高达14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1.4的系数,而实际缴费年限缴费系数仅仅只有1.0,也就是100%,二者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差异呢?
不管是在办理退休待遇核定的时候,还是自己进行养老金测算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个词,视同缴费年限,很多人对视同缴费年限不是很理解,其实用大白话来讲,视同缴费年限其实就是养老金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可以视同为职工个人缴费年限。
计算养老金待遇的时候,我们常会看到一个词,那就是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纳年限大家都懂,就是实际缴纳社保的年限,很多人其实对于视同缴费年限没有概念,其实视同缴费年限也是计算养老金待遇比较重要的一环,那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讲讲视同缴费年限是什么?对养老金有什么影响?怎么认定?
视同缴费年限为什么要重复计算2部分养老金?没有视同缴费年限吃亏吗?根据国家的规定来说,无论是企业退休人员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实施之前的工作工龄,只要档案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则都是可以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的。
老规矩,请先看一份《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养老金计发表》(以下简称计发表)。坐标 辽宁省。从计发表中可知,这位网友2014年9月在专业技术岗位七级岗工作(副高),退休时的岗位为事业单位管理岗五级,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正处级。
退休时有视同年限,养老金待遇中会多一项待遇,统称为过渡性养老金,各地区针对视同缴费年限的待遇计算方式大同小异,最常见计算办法是: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地社平工资 × 平均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其中过渡性系数根据退休地的政策一般为1%~1.4%之间。
等到2025年以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将全部按照新办法来计算了。虽然说大多数地方202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的新老办法十年过渡期完成的过渡,但是贵州省等一些地方过渡期是在2014年12月。具体是怎样计算呢?待遇有没有降低呢?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新办法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