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的是国际上通用的公元纪年,而干支纪年法是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在今天的初高中历史教材里,我们还会经常看到“甲午战争”、“辛亥革命”、“辛丑条约”、“戊戌变法”等一类的名词,而学生也普遍搞不清楚甲午战争到底是1894年还是1895年、辛亥革命到底是1911年还是1912年。
近日,一则“2024年与1996年的公历日历完全一样”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说,作为世界通用的纪年历,公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历法。
我们常说一年有365天,这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公历,也就是我国民间俗称的“阳历”来说的,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惊悉牛致功先生(1928—2024)逝世的噩耗,我顿感一位心目中景仰的大先生走了。我跟牛先生认识,始于1984年。那一年陕西省历史学会年会上,我提供了一篇关于“历史应用学”的论文,因为我在三原县人事局工作未能到会,由西北大学柏明教授代为宣介。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2021年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对象为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
甲子,其实是天干与地支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天干与地支组合是第一个甲子年,每60年称为一个甲子。先看甲子年:计算公式:甲子年对应公历年计算公式:年份=60 x +4,如:60x0 + 4 = 4,即公元4年为甲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