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劳动》报网站3月10日消息,中国西安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使用3D打印技术研发出一种等离子体动力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将燃料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然后通过电磁场加速,形成高速粒子流,从而产生推力。
记者21日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获悉,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托卡马克”装置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兆安培,距离可控核聚变点火又近了一步,可在此基础上常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中国目前磁场最强、等离子体性能最高的球形托卡马克装置成功运行。7月12日晚,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星环聚能)官微发布消息称,近日中国联合球形托卡马克2号(SUNIST-2)建成并开展了首轮运行,获得100千安培等离子体电流。
据《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已经实现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爆轰推进”的潜艇推进技术,能让潜艇做到超高速超静音的航行状态,那个被西方诟病的从西太平洋下海,噪音连美国都能听到的夸张形容将一去不复返,并且还将做到遥遥领先!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都芃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8月25日下午,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
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研制,得名于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赤霄剑,是一把实打实的“光剑”。1月14日,“赤霄”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核聚变装置材料研发打通了“任督二脉”。
澎湃新闻记者 张唯 贺梨萍12月10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0年中国区榜单在浙江省绍兴市揭晓。这是全球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榜单第四次落地中国。澎湃新闻(www.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14期】国 内 航 天三发并行总装!“劳模”长三甲系列火箭再战“高密度”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五号,距该型火箭上一次发射仅仅过去半个月的时间。长三乙火箭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一员。
马斯克计划让星舰输送人类去火星殖民已经成了全世界马粉们的兴奋剂话题,按照马斯克最新的说法(2024年),两年内,也就是2026年SpaceX计划向火星发射无人星舰飞船,四年后(2028年)计划发射载人星舰飞船登陆火星。
第122254次实验!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对探索未来的聚变堆前沿物理问题,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