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作者:刘风雪(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作者:宋祥秀(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基地研究员)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意义深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哲学基础。
作者:陈曙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
作者:周婷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丽慧(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闻1最近关于动物的新闻很多。老虎下山、野猪入城,有人受伤有人受惊吓;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召开,全球嘉宾汇聚成都探讨熊猫和其他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这些新闻共同指向同一个话题:在生物多样性前提下,人类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存于这个星球。
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碧水微澜,绿满两岸,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建成林栖公园、龙马湖公园等267座城市公园,新增绿地6000亩,图为市民正在林栖公园彩绘隧道前晨练。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新质生产力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而发展绿色生产力究其本质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其和谐共生。新质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