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案情】苏甲与代某夫妻育有苏乙等6名子女。代某去世多年,苏甲现已94岁高龄,无住房,视力残疾,平时出行不便,需要看护,在其长子家中生活10年,家庭矛盾较深,其他子女均无照顾意愿。
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切实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水平,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6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1、优化传统服务方式,扎实保障基础金融服务包括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在营业网点设置时适度向老年人聚集区域倾斜。
澎湃新闻 “录像时不要哭泣,立遗嘱是幸福的事情。”这是中华遗嘱库北京东城分库的一行标语。传统观念认为,立遗嘱是年老、患病时产生的需求,但随着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提前立遗嘱的重要性,体现出对家人的关爱。
百善孝为先,子女的经常探望是孝敬父母的重要方式。然而,如果“探望”反而影响了父母的正常生活,那又应该如何处理?日前,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特殊的家事纠纷案件。王芳与老伴育有一个女儿张娟,老伴之前的儿子张伟成为王芳的继子。在老伴去世后,王芳与继子张伟共同生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3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6件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一件是人民法院按照老年人意愿,依法支持意定监护的典型案例。最高法指出,这一案例有利于社会公众积极认识、接受和用好用足意定监护,让晚年生活多一份保障。
如何让老人“进”“出”养老院都舒心专家建议,应充分尊重老人意愿,按最有利于老人原则综合考量核心提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有权自行与养老院签订或解除合同。
作者:吴霄孝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饱含着我们对长辈们深深的敬重与感恩之情。真正的孝老爱老敬老,并非只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场合才有所体现,而是应该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始终。
现在一提到婆媳矛盾养老问题之类,都会说什么尊重老人。尊重老人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年纪大,生活能力下降?因为他们把孩子养大?因为他们有丰富人生阅历,知识渊博?还是因为这是传统,没有缘由,就是一直在这么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