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宋词所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无论是宋词的大家,如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人,还是为数众多的一般词作家,在他们的词作中都要写到酒,写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酒活动,都常常要以酒为线索或中心,去展开词章的内容,开拓词作的意境。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正任密州知州,与弟弟苏辙自分别后,已经七年没见面了。在这个本应月圆人圆的夜晚,面对皓月当空,他心潮起伏,通宵痛饮直至天明,乘着酒兴,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一季)火热报名中!诵读传世名篇,传承永恒经典。无论老幼,皆可参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跟随视频,一起倾听报名选手的精彩诵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长卷末题跋款识:苏轼词 水调歌头 须乃其诸多词之代表作之一 脍炙人口 于民间流行甚广 今见道兄李梅舞所书 以王铎 傅山笔意写就 一气呵成 有自家面目又不失苏词意 不胜美哉 梅舞兄习书数十载 衷情大草 善大篇幅以势取上 宜书大气之内容 形式与内容统一难得也 李兄笔耕不缀 痴于翰墨 于六十入国家书协 发扬光大 赞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讲座海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几乎成了南宋以后直到今时今日,大家公认的定论。提及中秋,望向明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就能脱口而出。熙宁九年,苏轼知密州期间,适逢中秋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