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无处不在消费者该如何分辨?又该怎样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小编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一起来看看Q在电商平台买东西,下单后,商家以“在备货”等理由拖延发货,问多了还直接取消订单退款,该怎么办?
近期,消费市场接连曝光的一系列“身份谜案”引发社会关注:网红直播间力推的“纯红薯粉条”竟掺木薯粉,老字号食品包装配料表玩起“隐身术”......这些商品“替身文学”不仅伤害消费者权益,更在透支市场诚信根基。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据新华社天津3月14日电(记者栗雅婷)电商购物已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为引导消费者科学选购、规避风险,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天津市消费者协会、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电商购物“避坑指南”,从电商平台选择、支付安全、售后维权等环节提出建议,
近日,黄金价格成为社会设点话题之一。国际黄金价格一度大幅上扬,与此同时,国内的黄金价格也随之上涨,金价的节节攀升,令许多消费者萌生购买黄金进行投资的念头。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当下黄金投资的热度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各种诈骗陷阱,令不少消费者遭受财产损失。
发布了2024年“双11”消费提示。案例:消费者虞女士于2023年的“双11”活动期间在某品牌旗舰店购买鞋子数双,付款前消费者反复向该店客服确认过相关优惠补差价规则,即以两双鞋为一份订单,可以自主选择不同订单中价格较低的鞋子退差价,但是等她收到商品联系客服要求退差价时,客服才告知她相关规则已经发生变动,现在只能统一选择所有订单中价格最低的两双鞋子退差价,并且所退差价将以购物金的形式返给消费者,如消费者提现还会被打折扣。
随着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消费者在享受“买买买”乐趣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消费陷阱。近期,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国多地消协纷纷发出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避免“踩雷”“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