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图文|刘梅生清明随想——习俗、传说与回忆正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诗句,4月3日开始天空就降起雨来,绵绵细雨连着下了几天,给久旱的齐鲁大地带来盼望已久的甘霖,真是“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下雨天不便外出,宅在家中,望着窗外飘洒的细雨不禁浮想联翩。
清明节的那些事文//耿超廷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古代时期,清明节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节日与节气不同,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的意义。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日,它的出现则稍晚一些,且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祖先崇拜和春季祭祀传统。
清明节又将到了。近年,凡是到四月五日前后,是为清明节。以农历计算,“冬至百日是清明”。每年从这天开始,老广州的居民,男女老少,拖男带女,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先烈路、黄花岗一带,到银河公墓和俗称“大烟囱”(焚化和存储骨灰的大楼)拜祭先人。这一来,马路上车如流水,络绎不绝。
然而,这期间南北两地又似两重天,南方湿润多雨,北方干燥少雨,适逢春灌以防春旱。需要注意,一般在清明前后,仍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日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摄氏度,容易出现“倒春寒”,因此,春播要适当错开“暖尾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