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彭彦伟10月21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以题为《兄弟,我愿做你的拐杖》为题报道了莒县第一实验小学刘航铄帮助同学的事迹。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以及央视等全国多家媒体转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涛 郑玥文明力量彰显新时代城市温度,而文明少年更是让人感动和期待。近日,日照市莒县第一实验小学刘航铄获评2021年度山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他用善良温暖了整座城市,用文明点亮了城市之光。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综述|三个中塞铁杆友谊故事中国和塞尔维亚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在上世纪反法西斯战争的浴火岁月和国家建设时期,两国人民培育了跨越时空的深厚友好感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塞始终是真朋友、好伙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涛 郑玥两个少年的身影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10月19日,日照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校园里,一个腿脚不便的男孩摔倒后瘫在地上,另一个男孩见状迅速双膝跪地,前者顺势趴在了他身上,随后缓缓站起,两人扶着慢慢走远。这是校园里常见的一幕。
10月19日,山东日照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校园里,一个腿脚不便的男孩摔倒后瘫在地上,另一个男孩见状迅速双膝跪地,前者顺势趴在了他身上,随后缓缓站起,两人扶着慢慢走远。这是校园里常见的一幕。 这位躬身撑友的少年名叫刘航铄,是2017级(四年级)五班的学生,今年10岁。
来源:新华社近日在山东日照市 莒县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董世芹 在校园里拍到暖心一幕 一位腿脚不便的男孩不慎摔倒后瘫在地上另一个男孩双膝迅速跪倒地上摔倒的男孩顺势趴在了他身上十几秒后 摔倒的男孩撑着跪地男孩的背 缓缓站起 两人搀扶着慢慢走向操场 起初董校长以为 只是两个学生趴在地上玩闹
12年前的韩国影坛,一部《牛铃之声》默默上映。一对老人,一头老牛,电影里的一切看起来都已值迟暮。但就是这部“毫无生机”的电影,却感动鼓舞了300多万观众。有豆瓣网友评论,“人一生都在寻找可以自主的生活,但多半不能,人就像那牛,一旦套上生活的缰绳,就一直套到衰微结束。
如今, 82 岁的刘启文, 坐在那里仍然精神矍铄、腰身笔挺, 看起来酷似以往年代里一尊硬朗的雕像, 有几分古板, 却异常沉稳、踏实, 一派能挺得起千钧之重的样子。著有:《玉米大地》《粮道》《时间的形态》《此心此念》《虎啸》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躬身—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该书中介绍了2015年州委、州政府决定在甘南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甘南从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到全域旅游无垃圾、从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到“一十百千万”工程、从打造“五无甘南”到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这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中发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