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鸿篇巨制中,关于生产力发展作为驱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根本动力的论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清晰无误。最早直接触及历史发展动力这一核心议题的,是恩格斯于1844年1月至2月间撰写的《英国状况:十八世纪》。
从上述人类进化发展基础、社会文明本质、生命追求的价值意义,让我们明白了社会进步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从人类理性发展的方向,则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矛盾困惑及其人类未来的新希望,下面,我们就进一步去挖掘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几个月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进一步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历史坐标,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进行战略决策的历史依据,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动员社会力量的历史基础。
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作出系统阐述,再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法路径。
立足中国大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唯物史观,继承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并立足中国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并回应现实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术体系。
需要和需要的扩大,以及为了满足需要和需要的扩大而来的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这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揭示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造成了世界不断地突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并不断走向融合。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