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被领导指责的时候,内心会感到委屈,顿时面子尊严全无,好像自己就是一个很没有用的人。回到家后,你上班时被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会发泄给自己的家人。于是,传染就开始了。坦白说,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不胜枚举。
戳音频,有请“小声段”↓↓1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的时候,他(她)就会去寻找发泄点,潜意识会对弱于自己的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被发泄者收到不满情绪后,又会找更弱者来发泄,以此形成链条。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大。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有一个故事大家恐怕都听过:小学校长受了气,就拿手下的教师出气;老师生气后,就拿学生出气了;学生觉得很委屈,就回家找茬打自己的弟弟;弟弟最后实在无处发泄了,看见家里的小花猫,就一脚把猫踢开:“我之所以这么倒霉,原来都是因为碰见你啊!”可怜的小猫什么错事也没做,就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什么是“踢猫效应”?“踢猫效应”源自公司日常管理中的一个小故事:某公司董事长为了提升公司业绩及形象,规定公司员工必须按时上班,否则就要接受惩罚,并许诺自己将身体力行。一天由于某种原因董事长上班迟到了,而且在上班路上因为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
对于环境污染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所面临的各种污染,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源污染,但生活中有一种污染却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情绪污染。一位女医生购围巾,让年轻女售货员转身拿了几次货,女售货员不耐烦地说:“你是来买围巾还是来欣赏围巾的?
“踢猫效应”对护理团队情绪的污染,不容忽略!管理案例某二级医院,为迎接上级检查,院长在头一天下午,交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行政科室人员第二天一早6:30来院,提前开会,布置任务,以做迎检准备,并在导诊台上放置一个签到本,但凡迟到者,一律过时不候!
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在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人在受到批评之后,不是冷静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受批评,而是心里面很不舒服,总想找人发泄心中的怨气。其实这是
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紧张很容易导致人们情绪的不稳定,一点不如意就会使自己烦恼、愤怒起来,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踢猫效应”是指人与人之间因负面情绪传递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它来自一个故事:一位父亲由于受到公司老板批评,回家把正在玩耍的儿子臭骂了一顿。儿子很生气,于是转身狠狠踢了身边小猫一脚。小猫受到惊吓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经过,司机紧急避让,却撞伤了站在路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