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什么技术能像CRISPR那样在一夜之间改变整个领域。CRISPR-Cas9原本是细菌在漫长的进化史中演化出的重要防御机制。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与内切酶Cas9的组合,可以在引导RNA的指引下,靶标并切割入侵者的遗传物质。
记者19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该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左二伟研究组联合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根据蛋白结构预测了基因编辑过程中产生脱靶效应的重要氨基酸,并在不影响催化活性的情况下突变相应的氨基酸,最终得到了显著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效应的单碱基编辑
最近,分子生物学界引来了一个核弹级消息,AI 成功改写人类 DNA。最近,一家名为Profluent的AI蛋白质设计公司宣布推出了OpenCRISPRTM计划,发布了世界上首个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基因编辑器——OpenCRISPR-1。
北京时间5月18日晚间,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团队的一项研究,题为“A rationally engineered cytos
2022年5月12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课题组于 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base editor induces substantial nuclear off-target mutations 的研究论文。
肺癌是全球最多人罹患的癌症,每年约有160万人死于此病。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联同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进行全球首个利用人体基因编辑技术作为晚期肺癌治疗方案,发现修改患者的免疫细胞T细胞再输回患者体内,能有效恢复身体攻击癌细胞的能力。
原创 杨涵轲 蔡红 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迅猛发展,以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的基因疗法开始上市,这使人体细胞基因编辑再次成为伦理与法律讨论的焦点。基因编辑技术仍面临着诸如平衡风险—受益比、保障受试者知情同意、侵犯隐私等伦理问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沈晶晶 谢丹颖进入实验室,抽出造血干细胞,对DNA进行定点剪切,再将干细胞输回人体。只需一次,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症(TDT)患者维多利亚·格雷,或能从此告别定期到医院输血、长期服用强效止疼药等痛苦,实现“永久治愈”。
2021年10月,美国干细胞治疗公司Sana Biotechnology与华裔教授刘如谦、张锋等创建的基因编辑公司Beam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Sana向Beam支付5000万美元预付款,以获得CRISPR-Cas12b核酸酶系统的非独家商业权利。
3月24日,相关研究成果以Elimination of Cas9-dependent off-targeting of adenine base editor by using TALE to separately guide deaminase to the target site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Discovery上。
·此前,Verve向FDA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时,FDA曾表示,需要看到更多的数据,以消除患者可能将编辑过的基因传递给子代的担忧。此外,FDA 要求提供更多关于人类细胞和非人类细胞之间效力差异、生殖系细胞编辑的风险,以及非肝细胞的脱靶分析的临床前数据。
全球首家上市的基因编辑明星公司Editas Medicine近期宣布,暂停第一个管线EDIT-101的临床试验,原因是其治疗 Leber先天性黑蒙10型的1/2期临床试验效果不理想,14名受试者中仅有3人达到反应阈值。
10月25日,来自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HHMI以及Broad Institute的David Liu教授实验室在Nature杂志上以长文形式(Article)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 base editing of A•T to G•C in geno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