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随着一声“哇”的响亮啼哭,孔子出生在了山东曲阜了。孔子出生这年,他的父亲叔梁纥已经六十七岁了,他是父亲的老来子,也是父亲唯一健康的儿子。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倒还年轻,刚刚十八岁。孔子的出身,让颜徵在松了一大口气。
孔子三十岁这年,来到周都洛邑拜访老子。老子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尊陈,老乃寿考之号,就如现在说的老人家。老子本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曾名鹿邑,水草繁茂,白鹤飞临,离洛邑很近。姓李,名耳,字聃。聃者,漫耳也,就是大耳朵。又字伯阳,阳者,明也。
在职业细分还不明确的古代,作为跨界奇才,包揽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多项头衔。一提起孔老夫子,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教材里的人物形象:他是位笑容温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身材不高,还有些驼背,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在悠久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史当中,有这样一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高光时刻——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两个伟大人物,在某个时间点相遇,两人的交流碰撞出极为耀眼的火花,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相遇在历史当中并不多见,但每一次都让人神往不已。
即将到来的9月10日是我国的第四十个教师节。众所周知,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26岁左右开办私学,到他73岁去世,几乎一生都在身体力行教书育人。《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