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家里的这个旧被子很多年了,要翻新一下。”近日,随着天气愈冷,武汉市黄陂区的棉絮加工店铺迎来了一批新的顾客。11月30日,九派新闻记者在一家小店看到,店铺老板正忙着将旧棉被的棉花取出,废弃的“线皮子”在门口地面堆积成了一座小山。
随着气温逐步下降,不少市民都会准备过冬的衣物和被褥。相比较直接购买新的羽绒服和被褥,也有人会选择去一些性价比更高的地方定做、加工、翻新,这两天,各种厚衣被胎加工店的生意红火了起来! 下午三点多,记者来到市区府前小区的一家加工新旧被胎店铺,店内棉絮飞扬,机器轰鸣。
信阳新闻网12月1日讯(见习记者 李春晓) 眼下天气渐冷,不少市民开始增添新棉被。这不,市区的一些加工、翻新棉被的生意又开始红火起来。在建设路上的一家棉被翻新店里记者看到,一大早店里就来了五六个前来询问的顾客。不到60平方米的空间里,放满了市民送来翻新的旧被和做好的新棉被。
“母亲常年卧床,儿子又有残疾,这对特殊的母子无人照顾,仅靠微薄的低保生活,家里拮据得连床暖和的棉被也没有。”近日,东城凤凰社区一工作人员向达州新报记者反映今年89岁的冯成英因患癫痫病常年卧床不起,与52岁的残疾儿子丁长勇相依为命,生活极其贫困。
修鞋、改衣、补胎、剃头、配钥匙、修手表、磨剪子……是城市居民真实存在的民生需求,但寻找这样“小修小补”却不像叫外卖、打车那么容易。这些天天气转凉,体感阴冷,很多居民开始置换或更新家里的过冬物品,其中就包括被子。
每到换季,伴随着家中橱柜的重新整理,又有一批旧床品、旧衣物成为“断舍离”的对象,当垃圾扔了可惜,放在家里又占地方……“五五购物节”期间,沪上大商厦悄然刮起可持续消费新风尚,为勤俭持家的消费者增加一种选择。5月18日,浦东第一八佰伴7楼的罗莱家纺专柜,迎来顾客马女士的第二次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