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2月20日讯(通讯员 扬文旅 记者 陈咏)记者20日从扬州市文旅部门获悉,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工作,目前进入社会公示阶段。
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顾潇)近日,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今年56岁的搓背师傅何巨元成为扬州传统搓背法的传承人。5月19日,在何巨元的家乡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来自全国各地的16名学徒正式拜何巨元为师,学习扬州传统搓背技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成沫【人物名片】 方学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银细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方学斌和《大运之舟》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仙城北路的“仙女镇文体活动中心”,建筑外表已有年头,内里却“大有乾坤”,这里是扬州非遗博览馆,集合展示了十多位非遗大师的
扬子晚报网3月25日讯(通讯员 徐新春 记者 陈咏)记者25日从扬州相关部门获悉,上周,扬州江都籍苏北民歌手经玉清向国家级非遗“扬州弹词”传承人徐桂清拜师学艺。徐桂清老师表示,将倾尽所能传道授业,让扬州曲艺后继有人。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新利 记者 顾潇)新年临近,扬州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孟晓红别出心裁,创作出100个“蛇元素”非遗面塑文创卡通作品,一个个形态各异、憨态可掬。将新年喜庆的氛围铺展开来,也让传统面塑“潮”起来。
中新网扬州4月22日电 (国璇 张蔚然)根须剔透、精美灵动,22日,记者走进江苏省扬州市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江苏省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时庆梅正在雕琢玉佩,旁边展示了一座小巧玲珑的白菜玉雕。“雕琢复雕琢,片玉万黄金”。
老茶馆内的戏曲演出 南京博物院 供图近距离观看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购买一款好看实用的非遗文创产品,在老茶馆品一壶好茶、看一出非遗好戏……冬日的周末,江苏省南京博物院游人如织,除了珍贵文物、热门展览外,非遗馆也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体验。
今天(1月31日)是大年初三,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丝毫阻挡不了外地游客抵达扬州“欢天喜地过大年”的热情。在古街巷和各大景点,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扬州非遗演艺活动轮番上演,让游客在“好地方”度过一个喜庆多彩的“非遗版”春节。
新华网扬州4月24日电(记者 吴咏玲)如果要给扬州加一个前缀,那大抵是一个“慢”字。千年运河缓缓流淌,滋养着悠长文脉,也养出了将日子过成诗的江南人。位于东关街的冬荣园小剧场时常座无虚席,台上用淮扬小调唱着一曲《板桥道情》,台下一盏茶,一碟瓜果,便可消磨一下午的时光。
在扬州,朱欣拜师学艺10多年,熟练掌握了通草花的制作技艺。在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长塘村的一处名为“善缘”的私家庭院里,有一个非遗工作室,朱欣正与两名小姐妹一道,制作通草花工艺品。通草花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朱欣是湖南人。
来源:中国旅游报 本报记者 邰子君“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近日,记者走进江苏扬州东关街的芍药园子书场,与游客一起听一曲由扬州清曲非遗传承人沈玉红带来的扬州清曲版《声声慢》,品味属于扬州的那一份闲适文化。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近年来,越来越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景区。游客们或看、或购买、或体验,为千篇一律的旅途带来“不一样的风景”。当非遗遇见景区,会生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非遗+旅游”这一业态又有哪些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剪纸一幅,气象万千!飞鸟衔春来,邻里围炉剪窗花,这是人间烟火的温情;丹顶鹤展翅,麋鹿饮溪涧,这是绿水青山的生态……剪纸艺人以刀为笔,在薄如蝉翼的纸面上,剪出社会肌理的温度,剪出人与自然共生的哲思,剪出五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的枝繁叶茂。
现代快报讯(记者 韩秋 庄剑翔)扬州清曲《风雅颂》清雅隽永,男子独舞《天边》悠远舒展,昆曲《牡丹亭·游园》优雅动听……12月27日下午,“到人民中去——精品文艺进万家”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在扬州东关街冬荣园小剧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