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田卡编辑|t引言从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到现在已过去160多年。无数的专家前赴后继,对圆明园遗址有过多次考古,挖出的文物已经达到5万多件。
↑10月13日,一名媒体记者在展览上观看石柱文物。10月13日,“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呈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
经历十年,7根圆明园石柱终于回到祖国,此事迅速冲上热搜,也激起民众对流失海外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的关切。这7根石柱的回国之旅长达十年,它们是怎么被发现,又是经历了怎么样的波折才回到祖国的?此外,又有哪些圆明园的文物以什么方式回归?
3月20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展“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出逾190件珍贵文物,重现“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展览由3月20日至8月12日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厅8向公众开放。
过去,有关兽首的讨论一直集中在其流失背后的屈辱历史,以及如何收回等宏大议题。著名收藏家曹兴诚先生另辟蹊径,指出兽首被赋予了太多象征意义,以致其作为文物和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与拍卖市场上的天价不符。
流失海外百年的圆明园西洋楼石柱,终于回归故土,昨天(10月13日),首次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内与公众见面。这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为汉白玉材质的石柱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后被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圆明园石柱回归展暨2023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10月13日上午在北京圆明园博物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呈现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