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河 颂 作者:光未然 诵读:逢兆年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原文】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滚滚黄河,携带历史的血泪,从华夏大地的战火中走来,见证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危亡、重生和复兴。11月15日下午,由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指导,延安革命纪念馆主办,延安市文联协办的“百年来中国激荡历史之文化经典《黄河大合唱》传奇讲座暨光未然手书《黄河颂》文物捐赠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张光年手书《黄河颂》张光年(左)和本文作者访日期间合影,左起本文作者、从维熙、张光年、邓刚、陈祖芬◎陈喜儒(中国作协外联部原副主任)在我珍藏的中外名作家手迹中,光未然(张光年)的不算多,但种类较全,有信札、条幅、赠书、题词、批示、在我文稿上的修改,还有一条足可以假乱真的木版水印横
《黄河颂》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作品、创作背景简介1.作者链接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课文内容】【文章分析】《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939年除夕之夜,冼星海应邀出席抗敌演剧三队的内部联欢晚会,光未然现场朗诵了新作长诗《黄河》,“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