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称谓,早已经走出校门,变成了“万金油”式的称谓。见人就叫“老师”,是常见的现象。最近,央视网在微博发起了一个“你会经常用‘老师’称呼别人吗?”的投票,有十万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选择“不会”和“不太会”的比例高达67%,但仍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经常称别人老师。
今天这一节讲的是孔子的自信,让我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自信,现在,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自信,也从来没有真正的自信过,总是在自卑和自大的两极转换,以至于总是出现既自我否定,同时又目中无人的心理问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世人多以“仁”为孔子哲学的核心,《吕氏春秋·不二》即有“孔子贵仁”之论。但不论先贤对仁的躬身垂范,抑或后世对仁的义理探究,终须见诸“成人”方可深切著明。“仁学即人学,即学‘做人’之学”“成人即是尽人道,即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