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主论坛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现场带来了以《诺贝尔奖得主的胃病诊断新视角:发现、创新与转化》为主题的主旨演讲。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在深圳开启了幽门螺杆菌基因检测试剂盒的全球产业化之路,“今年,这个试剂盒将申请澳大利亚TGA认证,之后便可获得销往澳洲、东南亚、中东、印度和非洲等地区的‘通行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医学界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看法,有一个‘刻板认知’,就是胃病都是由于心理压力、食物刺激以及胃酸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当然这个认知是错误的,但当年马歇尔教授为扭转这一认知,险些送了自己的命。
巴里•马歇尔,幽门螺杆菌发现者。为了研究,他从病人身上取下幽门螺杆菌,培育后,将其与牛肉汤混合喝下,“以身试菌”。马歇尔介绍,幽门螺杆菌像“魔术贴”一样紧贴在胃壁,很难去除,年纪越大幽门螺杆菌带来的风险越大,如胃病和癌变。“期待能在下一代彻底解决幽门螺杆菌相关问题。
11月17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在当天的主论坛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 )作《诺贝尔奖得主的胃病诊断新视角:发现、创新与转化》的主题分享。
来源:【大河健康报】2024年1月21日~22日,由郑州大学五附院消化内科主办的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会议在郑州顺利举行。幽门螺杆菌学组成立于2015年,在郑鹏远教授、于泳教授的带领下,以郑州大学五附院消化内科为中坚力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1月18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来到广东广雅中学,与青年科学家、学校师生开展交流,分享医学前沿研究动向。他表示,未来10年,癌症等致命疾病的防治将成为医药研发领域的重点领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教授巴里·马歇尔等人合作,开展了关于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最新特征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27.08%,明显低于此前按中国总人口估算的44.2%。
北京商报讯(记者 姚倩)4月26日,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带来了《精准医疗:理论与实践》主旨报告,他表示,每个人作为个体是不同的,细菌和疾病也不
3月24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检验科主任、教授顾兵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共同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27.08%,明显低于此前以中国总人口估算的44.2%。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微生物》上。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平均感染率为27.08%,明显低于此前对中国总人口估算的44.2%,但治疗中两类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生率在中国城市人群中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3月1日,《柳叶刀-微生物》刊发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教授联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西澳大学医学院巴里·马歇尔教授一项关于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耐药最新特征的研究成果。
10月16日晚,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英国籍研究员丹尼尔·法鲁什领导的研究组及其合作者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自然》上。他们首次发现古老土著人群和食肉动物中幽门螺杆菌的全新生态亚种。
【来源:广州日报】校园行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林欣潼、刘春林)昨日,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走进广东广雅中学荔湾校区,和中学生以及青年学者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
提示信息11月18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科学有Young”科普活动(广东广雅中学分场)举行。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巴里·马歇尔(Barry J.
马歇尔教授与广雅学子愉快交流。 通讯员供图南都讯 11月18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特色活动——“科学有Young”科普活动在广东广雅中学举行。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走进校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故事,鼓励学生要有创新的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