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艳彩 临沂报道七夕节,七月初七,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间有爱,爱在朝夕。——《金风玉露》旅行新蜜蜂乐队。Part 01 七夕的由来。“牛郎”,“织女”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西部网讯(记者 田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今天(8月4日)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为什么又称乞巧节和女儿节?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它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也是旧时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节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重要节日之一,除汉族外,满、朝鲜、壮、侗、苗、畲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的由来,最早出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妇女穿针乞巧,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的风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8月22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山西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副教授、民俗学者闫春介绍,这个节日源于古代的星宿文化和民间传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