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2016年以来,210位非洲国家学员在北京大学以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深入了解中国和东亚国家及地区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经验,突破以传统西方国家发展历程为蓝本的发展经济学思路,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智库团队从“一国有什么”出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9日在天津演讲称,新结构经济学正是为了解释和指导发展中国家的转型升级而产生,克服了现有主流经济学的问题,这一理论能解决中国的结构性扭曲,也能帮助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0年前,《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一书曾预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到201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令人瞩目的是,这一预测在2014年提前实现。这一当时被视为“不可能”的预测,靠的是什么?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跟现代的主流经济学最大的差异是什么?简单地讲,现在的理论一般以发达国家做参照系,看发达国家有什么,发展中国家缺什么。发达国家什么能做好,就建议发展中国家按照发达国家那样去做。出发点都很好,但做出的效果就差。
题记: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林毅夫教授2020年3月3日在“国家发展”在线系列讲座的演讲整理。“国家发展”系列讲座已举办30多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推出在线版。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见解例说。主流理论认为货币对经济增长没有作用,货币宽紧只影响物价水平,这样的结论只在技术不创新、产业不升级或技术创新是外生给定的经济中才成立,如果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内生化,则货币就不是中性。
龙永图:“新结构经济学”,你能不能用观众对经济学没什么研究,一般的老百姓深入浅出地讲一讲,什么叫“新结构经济学”?怎么来适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它和过去的传统的、经典的西方经济学有什么不同? 林毅夫:龙部长讲得非常好,因为理论要产生影响一定要大家听得懂。
【本文整合自林毅夫在“新结构经济学专题研讨会(冬令营)会议”总结,林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将结构经济学研究方法方式等娓娓道来,条理清晰,对于结构经济学的认识深刻。文章略有改动。】林毅夫:我特别高兴。总结其实是很难做的,因为这四天的时间讨论的东西非常丰富。
林毅夫:在逆全球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来谈一谈“新结构经济学”,来谈谈我们国家的发展跟世界的发展,为什么提出“新结构经济学”?为什么总结中国的经验来提出新的发展理论?为什么我相信中国会变成世界经济理论新的思潮来源?
5月14日,“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线举行,会聚全球经济与金融界的顶级“大脑”,共议2022年动荡之下的全球经济与秩序展望。在专家讨论中,开放合作、有序竞争、保持定力、技术创新等是关键词。
中国过去4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发展的奇迹。比较而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多大差异,而在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走了自己的道路,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需要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道理。
在现在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强调以生产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技术制度内生、企业自生能力为内容的经济发展转型理论为指引,走科技创新之路,从整体经济结构下手提升产业升级才是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