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央视一套”总台记者获悉,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叶嘉莹先生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把一生献给了古典诗词的传播,她的生命也一直都与诗有关。
11月24日,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在天津逝世。叶嘉莹先生是“诗词的女儿”,她把一生献给了古典诗词的研究和传播。2021年7月,全国首个“中华诗教”示范区建设项目落户深圳之际,叶嘉莹先生特意录制了一段祝贺视频,寄语深圳推动诗教工作开展。
叶嘉莹在家中客厅讲诗词。编者按:我们沉痛地得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逝世,享年100岁。现发出2020年10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叶嘉莹:把不懂诗的人接到诗里来》旧文,以怀故人,励今人。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雷蕴含 天津摄影报道冬日的南开园,湛蓝天空下湖面温柔。马蹄湖的荷塘虽然凋零,但生机犹存,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李商隐是叶嘉莹先生生前投注众多生命热情给予阐释的古典诗人。
叶嘉莹央视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之家,是辅仁大学古典文学高才生、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一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
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国际著名教育家和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2024年1月的叶嘉莹。受访者供图在晚年,叶嘉莹依旧每天工作到凌晨两点,6点半起床继续工作。她将半生积蓄捐赠给南开大学,自己住在70平方米的住宅里,每天的伙食固定而简单。被问到“您惧怕过衰老,惧怕过死吗?”她回答道,“我是‘行乎其所当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叶嘉莹1924年7月2日出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古典诗词早早结缘,而她与古典诗词的缘分一生从未中断,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十几岁时即可填写诗词,借此表达自己的生命经验,后又开始古典诗词的教学与研究。
她以诗词为生命,也以生命为诗词,一生致力于中华古典诗词传承,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捐出全部身家。她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在天津去世,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下午逝世,享年100岁。本文原载于2023年7月17日《光明日报》作者:廖迈伦 李明阳【大家】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者:张恩杰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11月24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去世,享年100岁。一生坎坷,诗词是渡她的光叶嘉莹一生经历了许多苦难——早年丧母、中年丧女、婚姻不幸。遇到困难时,诗能把她渡过去。“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你要身经过忧患,才会对这个词有很深的理解。
叶嘉莹 视觉中国供图 叶嘉莹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0岁,生前曾寄语广大中华古典诗词爱好者: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善茵 实习生 熊安娜2024年7月6日,正值百岁寿诞的叶嘉莹先生以视频寄语广大中华古典诗词爱好者:“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