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和关羽给我们的印象是既是君臣,又是兄弟,不过关羽悲惨的结局,也让后世有了一种观点,那就是关羽忠心的是汉室而非刘备,刘备则是完全忌惮关羽,之后接曹操孙权的手做掉了关羽,尤其是在关羽死后,刘备并未追谥关羽,关羽被追谥壮缪侯的时候,已经是40年后了,那么刘备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场战争第63位 荆州争夺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汉大将关羽北上,企图占领曹魏襄樊二郡。关羽初期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方针,攻陷了樊城,并水淹曹魏于禁七军,一时震惊华夏,也引起了蜀汉盟友东吴孙权的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此时的刘备占据着益州及荆州一部,已经完成了诸葛亮隆中对的第一步,即跨有荆、益。这也是刘备政权有机会完成统一的最佳时期。同年,在群臣劝进下,刘备进位汉中王,这也昭示着刘备不甘于偏安一隅的决心。
关羽死前高喊4字,幡然醒悟蜀汉真正的一把手并不是刘备,而是他。关于借荆州一事上,蜀汉和东吴双方各自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东吴觉得荆州就应该是他们的,因为赤壁之战主要靠他们东吴打赢的;蜀汉觉得荆州是他们自己亲手得来的,何况赤壁之战他们也是有功劳的。到底谁有理,到底谁理亏?
【毛主席点评历代名将之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特别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高大威猛,位列“五虎上将”之首,武艺绝伦,义薄云天,曹操敬佩地说:“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
《三国志·卷三十六》中诸葛亮对刘备要封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并与“与羽等齐位”表示了忧虑:“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关羽死前幡然醒悟大喊4字,原来那时蜀汉掌权人已经不是大哥刘备。由于《三国演义》中,只要提到蜀汉的兵力,总是巨夸张。比如夷陵之战,演义中写了刘备发动了75万大军,原著写到:共兵七十五万。比如诸葛亮北伐,演义中写了诸葛亮发动了30多万大军,原著写到:诸葛亮率领大兵三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