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强大力量,支撑了中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世界工厂”的形成,在中国改革开放史和中国式现代化史上留下极为浓重的一笔,也成为人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维度。
春节过后还不到两个月,农民工刚刚进城复工,却在近期出现了大批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又回农村了,一时寂静无比的村庄又开始热闹起来,很多留守在家的人,看到外出打工的家人又回家了,心里是有说不出滋味的话,家里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去到城市的原因有一百个,而离开城市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失望透顶,没有再努力的动力。相比白领来说,农民打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挣钱养家,就是靠一己之力撑起家庭发展。立冬刚过,有些地区连霜都还没下,而往年只有过年才会出现的返乡潮却提前出现了。
【摘要】21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长期“候鸟式”地在城乡之间徘徊,他们只是在就业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和农业,却未能真正在城市中落地扎根,因此中国城镇化仍然只基本走完了上半程。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沿海制造业兴起,“离土又离乡”的“民工潮”席卷四川。 1984年,仁寿县出现了成规模的劳务输出。一晃30余年过去,第一代外出农民工中多数已近知天命之年。他们用汗水推动城市建设和中国制造业的同时,他们的身心也长期徘徊在城市乡村之间。
根据《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较2019年减少517万人。这是自2016年以来所出现的最大下滑,那么减少的这些农民工到底去哪儿了?是被社会淘汰了?还是有了更好的发展呢?
以人口迁移和福利分配为直接表征的户籍制度改革,经历了二元户籍严格管制、二元户籍制度松动、二元户籍制度有限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五个阶段,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式、分类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