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降压药的优点在于,这类药物在体内存留时间长,一般都能够在24小时内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但这类药物也并非没有缺点,这类药物的缺点往往是,要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一般都需要服用一段时间才行,通常说来,氨氯地平、沙坦类、普利类降压药等常见的长效降压药物,都需要服用2~4周时间,才能够使药物达到平稳血药浓度,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因此,如果您是刚开始吃降压药,吃了一种降压药,降压效果不理想,到了下午血压又升高,则可以考虑在吃一段时间看看,如果服药4周以上,血压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就应该考虑其他方面的原因了。
在门诊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高血压患者,他们平时都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但是血压控制的却不理想,甚至有的人血压高达220/110mmHg。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奇怪,我明明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了,但是为何却控制的不理想呢?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常常会有一些高血压患者来咨询说吃了降血压药,血压还是比较高,怎么办?药物服用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够把血压控制下来,尤其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长效、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总体上发挥最大,疗效会比较慢一些,但慢有慢的好处,因为将来会比较稳定,比如说我们用的氨氯地平,它的半衰期就特别长,可以超过35个小时,与此同时它的最大疗效发挥的时间也比较长,一般来讲需要1~2个星期才能发挥最大疗效,如果您只吃了3天5天,那么还可以再看一看。
最近,身边有一位朋友问到了这样一个情况:他从一个月以前开始吃降压药,一直以来习惯于早上测血压,发现“高压”在120-130mmHg、“低压”在80mmHg左右,还算控制得可以。不过,最近几天,他开始改成晚上测血压,却突然发现血压常常只有100/70mmHg左右。
血压130/90水平的血压,实际上并未达标,中国高血压指南规定,血压在140/90mmHg水平以下才叫正常血压,虽然收缩压130达标了,但是舒张压90或90以上,也属于高血压的范畴,如果按照欧美高血压指南,将正常血压定义为130/80mmHg以下,那么130/90的血压妥妥的属于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医生,都非常关注血压的情况,而且我们不管是通过对药物治疗还是药物治疗,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内。那服用降压药后多久血压才能达标呢?多少血压才达标?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也都开始入夏模式了,天气渐渐炎热,很多有高血压问题的朋友,发现自己的血压随着气温的升高,也会出现一定的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血压的控制应该注意什么呢?
经常会有高血压患者向医生咨询:“吃了降压药以后,我的血压已经降到了115/75mmHg,是不是有些偏低?需不需要把降压药给减量或者干脆停药呢?”的确,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只知道要把血压给降到140/90mmHg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