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研究“正理”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很有用。在佛学中,有一部分叫因明学。它类似于西方的逻辑学,用一种真实靠谱的方式证阐真实。有两本书《因明入正理论》《因明正理门论》,很不错。正理两个字,从这里来的。正理是为了明心。正心,正知,正行。如何正?需要正理。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2月11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儒学大家谈——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举行。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吴震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处理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龚晓康(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哲学重视德性的涵养而轻视知识的获取,挺立了道德主体而未能开出认知主体。但这种说法其实值得商榷,因为荀子已经注意到知识的形成有待于主客的分化,“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作者:赵家晨(江西师范大学赣鄱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明中叶王阳明因创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思想的“阳明心学”为当时学人所知,一跃成为与“程朱之学”并列的“陆王之学”。正德元年,王阳明因得罪当朝权阉刘瑾,于当年十二月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王阳明从龙场悟道后,开始说心学。心学有用,能用于生活万事。然而,500年来,参悟心学能称为大师者少,更不能惠及大众,让普通人也学到心学精髓,用于日常。学王阳明心学,好比过河。但是,怎么过河,路在哪里?
当初的企业家和后来加入的更多企业经营管理者,一起学习、践行阳明心学,许多人的事业乃至人生都发生了翻转,特别是众多企业经营者将阳明心学的力量融入了企业战略创新,一路走来,中华经典的底蕴更加深厚,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信也愈加坚定。
中新社贵阳4月12日电 题:“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何以全球共鸣?——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新社记者 张伟 袁超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500多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所悟核心思想之一的“知行合一”至今被海内外各方推崇。
假设某人老母亲得病就医,一旦医治,能康复如初。而此时其妻又怀二胎,因其妻年龄已大,非常想留住孩子。矛盾的是若医治其母,费用滔天,肯定家庭经济多年缓不过来,而这会导致无法抚养两个孩子。此时如何去做取舍?阳明先生“心即理”“事上练”,是否意味着先医治以尽孝,而不去为未来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