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76年历史中,既有"天子守国门"的雄主,也有"蟋蟀天子"的荒唐帝王。本文综合《明史》记载及现代史学研究成果,以治国能力为核心指标,对16位明朝皇帝进行硬核排行。末位集团:加速灭亡的"亡国套餐"NO.
导语:皇权史诗的客观重构明朝276年,16位皇帝在权力漩涡中书写兴衰。今日头条以《明史》《明实录》及李贽(李卓吾)、黄宗羲等名家论述为据,严格按功绩排名,从朱元璋到朱祁镇,逐一点评。李贽为何赞朱元璋为“千万古一帝”?仁君贤主为何难救大明?一文揭晓!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6岁时因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在饥荒中饿死,朱元璋无奈入皇觉寺做了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朱元璋受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因屡立战功,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为妻,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其部陆续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称帝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国力迅速增长,史称“洪武之治”,但朱元璋在晚年为了其弱子幼孙能坐稳江山以及对功臣的猜忌,便借口胡惟庸和蓝玉谋反,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达45000余人,间接导致了在朱元璋死后的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朱元璋共在位三十一年,最终在七十一岁时,驾崩于南京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