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之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诞生记》是一部讲述新中国国徽设计、制作经历的纪实作品。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图文并茂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从构思、设计到最终确定的全过程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让大家了解新中国国徽设计、制作过程的艰辛,增强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代表着14亿人口的中华民族的标志,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庆典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共产党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庄严的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按下电动旋钮,全场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起五星红旗,但唯独没有看到新中国国徽。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聚讼纷纭,有人说是张仃,有人说是林徽因、梁思成,也有人说是高庄,其实都不确切。1949年7月10日,新中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在《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上刊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其中对国徽的设计要求是:第一,中国特征;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也寄托着公民的归属感。如果你回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所有镜头记录,你会发现,那天国旗飘扬、国歌嘹亮,但是天安门城楼上唯独没有国徽的身影……这是怎么回事?别急,小新带你“解密”!
大家好,今天兑观科技小编又为大家分享档案知识干货了,本篇分享主要内容为——档案见证下的1949年。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第二阶段中,中共东北野战军主力22个步兵师及炮兵纵队等共34万人在天津国民党守军拒绝投降的情况下,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法,于1月3日开始扫除天津外围据点的战斗,14日对城垣发起总攻。